济南物流:2022年物流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发布者:德赢vwin物流 发布时间:2022-06-13 10:26:58
2022年,我国物流“降本增效”仍是国家和行业的关注重点,多式联运推动运输结构将持续调整,仓储行业向智能化发展,绿色物流是发展大趋势。
2022年,在海外疫情防控不明、全球供应链修复缓慢以及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依旧较高。我国宏观经济将在“稳”的总基调下进行深度结构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或将得到提升。在此背景下,2022年我国物流行业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物流“降本增效”仍是国家和行业的关注重点,多式联运推动运输结构持续调整,仓储行业智能化发展前进广阔,快递服务市场逐步从“高数量”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绿色物流发展已上升为国家行动。
1 物流“降本增效”仍是国家和行业关注重点
作为社会平稳运行和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当前阶段下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总体仍较为粗犷,资源配置不平衡、供需关系不协调、基础设施过剩、企业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仍较为突出,人工、土地等资源的使用效率仍有待提高。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物流服务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效益、产品服务同质化、恶性削价竞争等现象持续损害市场营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行业整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此状况下, 物流行业整体“降本增效”长期以来始终是政府和市场参与者、投资者的重要关注点。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降本增效”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社会物流运行成本保持稳步下降,但部分领域高耗能、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仍较为突出,难以适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社会物流运行状况受到严重干扰,运行成本出现阶段性上升,暴露出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仍较为粗犷,精细化程度不够,各领域之间难以做到高效衔接,抗风险能力较弱等短板和缺陷。
2022年乃至未来长期一段时间,推动物流业提质增效,降低物流综合成本仍然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点所在。
一是要继续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推动物流行业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发展,提高现代供应链发展水平,提高物流运行整体效率;继续加快布局物流枢纽网络,推进示范物流园区工程以强化实现多式联运无缝对接。
二是要大力引导推进多式联运改革,将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重点线路联网成片,形成网络效应,优化运输结构。
三是要为货运物流“降税减负”,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措施,降低物流税费成本,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降低公路通行成本,铁路、航空货运成本,规范海运口岸收费。四是要继续培育骨干物流企业,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市场化兼并重组。从长期来看,国家将持续从各个层面和角度推动我国物流业“降本增效”改革,充分发挥物流业对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五是要进一步完善物流标准规范体系,推广应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货运车辆、内河船舶船型等。
2多式联运推动运输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是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主要举措,也是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的基础工程。同时,多式联运也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我国多式联运货运量在货运总量中占比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货物损耗和货运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自2016年起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开展了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到2020年第四批示范工程基本投入建设,2022年国家将继续加强货运物流行业融合多式联运深入发展。
随着“铁水”联运、“公铁”联运业务加速发展,运输方式间的协同性明显提升。2021年全年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量620万标准箱,开通联运线路450条,年均增速在15%左右,明显高于港口集装箱增长水平。随着“运贸一体化”、“仓贸一体化”模式广泛应用于货运物流领域,为多式联运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多式联运在存量市场基础上,增量需求的带动效应也将开始显现。《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后,我国公路货运需求将持续减少,货运物流行业将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在综合货运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推进铁路与港口、物流园区和企业进行快速对接,多式联运已成为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助推力。
进入2022年后,随着《关于做好2021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相继落地实施,我国货物运输结构将进一步得到调整和优化。国家将持续引导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重点线路联网成片、提质增效,最终形成网络效应,推动我国物流行业整体全面化、协调化发展,保障国内产业链、国际贸易循环畅通。
3铁路货运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
新冠病毒变种奥密克戎在全国多地小规模爆发,对铁路货运业带来一定不利影响。但相比其他运输形式,铁路货运由于人员密集性较低且在运输过程中通常不进入人员密集区域,再加上其本身运量大、价格低、能源消耗低、资源占用少等自身特征,运输调整空间较大,因此受疫情影响也较为有限。当前阶段下我国宏观经济复苏态势稳固,各个行业、各个省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相继出台,生产建设活动有序推进,为铁路货运提供有力支撑。在国家铁路集团的调控和引导下,铁路运输“以货补客”供给侧改革深入完善,空车、空箱调配与有效货源结合效率不断提升,货运增量行动与货运营销工作持续发力。
我国铁路运输以“六线六区域”为重点,大力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全力承接港口疏港物资公转铁运量,不断加大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力度。再配合以铁路专用线建设,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新建物流园区将大范围实现水铁联运、公铁转运无缝对接。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运输成本将得到有效遏制,运输效率将得到显著提高。
预计在2022年奥密克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 铁路货运供需两端将继续保持旺盛态势,大宗货物运输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铁路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将继续攀高,铁路货运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
4公路货运市场将继续向疫情前正常发展轨道靠拢
当前阶段下,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工业生产活动持续回暖,货运、物流市场需求保持高速增长。随着全国各地“十四五”建设加快推进,以煤炭、铁矿石、粮食、木材等大宗货物为主的公路货运需求将继续向疫情前正常轨道靠拢,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水平。在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公路货运市场与制造业之间的协调性持续改善,二者在供应链全链条上的战略合作进程将加快推进,公路运输凭借其机动、灵活、便捷的运输优势,行业增值水平将继续提高。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行标准下全国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增长,带动农村地区消费水平“从量到质”全面提升。与此同时“四好农村路”建设由量到质持续推进,农村公路运输网络密集程度和通达程度逐步完善,将全面带动农村货运、农村物流市场快速发展。
总体来看,预计2022年我国公路货运业将延续之前的平稳发展状态,公路货运供需两端平衡性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市场整体将继续向疫情前正常发展轨道靠拢。
5沿海大宗散货运输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
2022年,国内宏观经济复苏态势稳固,工业生产运行平稳,预计大宗散货运输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 在国内煤炭供给趋于宽松、船舶周转效率提高、部分外贸船转回国内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下,预计市场有效运力将获得释放,运力规模继续保持低位增长。
从煤炭运输来看,受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国内煤炭产能大幅减少、沿海制造业煤电需求过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煤炭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现象。2021年10月份国家相关部门迅速推进煤炭增产保供稳价工作,推动煤炭优质产能加快释放,煤炭供需形势得到显著改善。随后,国家相关部门和主要产煤省区筛选出近200处符合安全增产保供条件的煤矿列入应急保供名单,推动大量优质煤炭产能加快释放,预计2022年我国煤炭产量将保持小幅增长,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将继续增强。
从铁矿石运输来看,由于高耗能行业生产受能耗“双控”影响较为明显,冬奥会制约错峰生产,再加上季节性淡季全国基建项目减少,沿江、沿海钢厂产能下降,钢材需求将在2022年1季度出现阶段性回落。但随着全国各地各地“十四五”建设规划相继落地并正式启动实施,从全年来看预计铁矿石、水泥等建材运输需求将有所增长。
从原油运输来看,受炼化产能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进口原油中转需求将进一步减弱,但海洋油运输需求将小幅上涨,预计沿海原油运输市场总体将保持稳定,运价不会产生大幅波动。
从成品油运输来看,受国内沿海炼化产能布局进一步完善、成品油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影响,国内沿海成品油运输航线格局将有所调整,预计运价将延续2021年末的下跌态势。
6疫情状况仍是影响我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关键因素
2021年,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对欧美等重要经济体供应链稳定造成严重影响。我国由于施行“动态清零”防疫战略,疫情控制状况总体良好稳定,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大的修复能力和旺盛活力。欧美多国供应链因奥密克戎疫情大范围扩散而恶化,生产恢复不及预期,对中国制造业商品需求持续扩大,我国出口订单猛增,拉动国内工业、制造业产量上升,预计2022年集装箱运输市场将呈平稳增长态势,市场运价平稳上行。
但值得注意的是,境外疫情发展状况仍然是影响我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关键性因素。一旦奥密克戎疫情防控状况失控,境外主要港口出现大规模压港拥堵,将会对全球海洋运输供应链的稳定畅通和运力的有效供给造成冲击性影响,进而影响班轮公司的现货市场运价。我国出口日用品等商品附加值总体较低、利润微薄,高昂的运输成本对大量中小企业造成经营压力,一旦运价大幅拉高,将会对我国低端制造业形成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当前东南亚国家由于疫情原因产能严重缩水,北美、欧洲等市场不得不将部分贸易进口源头转移向中国,一旦东南亚国家疫情状况改善产能恢复后,将迅速夺回大量贸易订单,对我国外贸出口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7航空货运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航空运输业主要以旅客运输为主,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行业受疫情影响在所有运输方式中最为严重,民航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在此情况下,民航局推出了促进行业恢复发展的一揽子政策,迅速进行了“客改货”运输供给侧改革,持续优化货运航线航班审批、许可相关制度规则,促进航空运输业全货机运输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1月10日召开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中指出,2021年我国民航共完成货邮运输量732万吨,同比提高8.2%,恢复至2019年的97.2%,航空货邮运输市场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在此趋势下,预计2022年我国航空货运境内、外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8仓储行业智能化发展前进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商业活动愈加频繁,物流仓储需求持续升级,向多样化、个性化方向演变,催动智能仓储行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智能物流体系建设,密集出台相关政策与规划,以科技为导向,通过软硬件结合方式促进物流各主要环节智能化发展。在硬件方面,加强仓储、分拣、运输、分配等环节的智能化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提升物流过程中的智能水平;在软件方面,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改善物流信息管理体系,全面推进新时代智慧物流体系建设。
当前状况下, 我国仓储业正处于自动化和集成自动化发展阶段,对于存量巨大、存货品种繁多的仓储中心而言,如何有效提高仓库利用率,保持高效货物周转,实施精确存货控制等问题始终是行业难点所在。智能化仓储一方面能够有效节省空间和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也能显著提高仓储、搬运、进出库等作业效率,越来越受到大型仓储企业重视。已有包括拣货机器人、AGV小车、电子标签拣货系统、全自动立体库等多种仓储信息管理系统和智能仓储硬件应用在全球各大仓储企业中。
9快递服务市场逐步从“高数量”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
“十三五”以来,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增长,除2017年外每年增长量均超过100亿件。自2014年起,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更是突破1000亿件(快递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总和,成为全球快递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消费升级、产业升级驱动和服务业领跑的大背景下,快递服务行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空间。
但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快递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状况十分明显,行业总体规模大、发展速度快,但发展质量较低,优势不足。部分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联合电商平台以低价搅乱快递服务市场环境,在行业内制造、参与“价格战”,市场出现了主体持续扩容、量件持续增长但是单价持续压低的恶性循环现象,行业发展内部隐性消耗严重,各大快递头部企业利润率均有所压低,中、小型快递企业则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短期内快递服务市场无法解除非自然竞争风险,市场急需加大规范管理。当前阶段下,防范快递服务市场不正当竞争,反对损害行业利益、损害员工利益、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恶性商业行为是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基于此,国家邮政局于2022年1月7日发布了《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预示着我国快递服务市场从“高数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行业及监管部门将通过对服务质量较差、制造或参与恶性竞争的民营快递企业施加压力,逐步清理市场“劣币”,维护市场健康、公平、可持续发展环境, 全面带动快递服务市场在2022年逐步进入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高质量发展阶段,引导中国快递行业回归良性发展轨道。
10绿色物流发展已上升为国家行动
绿色物流是指通过充分利用物流资源,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合理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降低物流对环境影响的过程。长期以来,我国物流生产活动对能源消耗量较大,在环保监管日趋严格的大背景下,国家对物流行业整体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十分明确,国务院于2021年10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已将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纳入“碳达峰十大行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等有关部门也共同 提出要加快绿色物流发展,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绿色物流已上升为国家行动。
水路货运方面,将继续响应国际海事组织“限硫令”要求,推动船舶大面积加装脱硫装置或使用LNG(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以减少船舶尾气硫化物排放。港口物流方面,将大力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建设,降低船舶靠港污染排放,保护港口及其周边城市生态环境。
公路货运方面,将持续加大新能源货运车辆投入,继续优化运输线路,提高“点对点”、“门对门”服务标准。快递物流方面,将加快推进邮件快件包装绿色转型,规范邮件快递包装行为,严格监管快递过度包装和随意包装,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总体而言,国家将更加注重于建立完善绿色物流标准体系,提升物流行业绿色治理工作效率,以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驱动物流行业环境友好型新业态。